三義木雕街,2022/10/13邊境開放

2022-10-01 16:27
三義木雕街,2022/10/13邊境開放
 
三義鄉有「木雕之鄉」盛名,當地木雕藝術緣起於日治時代,臺灣光復後當地居民集中力量,全面經營至今,水美街街道兩旁,集中約數十家的雕刻店所展示的木雕作品充分展現木雕藝術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廣興社區即為有名的神鵰村,村內較多為個人工作室,有不少創意作品展現,也有傳承木雕絕活的活動,任何特異的怪枝奇根,在師傅的巧手下,也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三義鄉以前北部是平埔族打哪叭社居住的地區,南部則是巴宰海平埔族的移住地。全鄉都是原始森林,其中以樟木尤為茂盛。中國漢人來此開墾則始於清乾隆27年(1762年),當初有潘大猷入墾南端,聚居於鯉魚潭一帶(現在鯉魚潭村「番仔城」相傳即是當年潘氏之部落所在地),同時另有少數廣東客家人進入雙連潭、拐子湖及魚藤坪等地,過著狩獵、採樟、伐木及防阻原住民襲擊的生活。其間亦有羅芳華、李文禮及張衍岳等陸續開闢三叉河(廣盛村老街)一帶。

1984年5月,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劉益昌等人,以四個月時間,在鯉魚潭水庫地區發現「伯公瓏」舊石器遺址共十二處,採集史前石器一O八件、陶片二九五件。鯉魚潭發現的史前遺物,在苗栗縣已出土的各處遺址中,是最豐富完整的一處。從各種石器和陶片等器物研判,住在景山溪河階臺地的史前居民,他們的生活型態是以農為主,但兼有狩獵、漁撈等生活方式。另外從出土的器物質地來看,大多不是本地原產的,可見地們已經有遠距離的商業行為,或輾轉交往的情形。據考證以上所發現的史前遺物,約存在於兩千年前左右的黑陶文化到三、四干年前的彩陶文化都有,其中「伯公壟文化」年代約在三干七百年前到一萬年前,是臺灣已發現的少數萬年先民遺址之一,足見三義鄉先民開發之早,尚待進一步考究和探討。

 
TwVAN包車
胡先生(Nikki)
國際電話:+886-932-125-360
台灣電話:0932-125-360
WAHATSAPP:+886 932 125 360
LINE & WECHAT:nikki2720
E-MAIL:nikki2720@gmail.com
bab3d7fcd65955a0c8e21bf011b40e5f.jpeg

2bdcb78e50deab81f368d68dad6dff0c.jpg

04ce6a5b1d1c968d91dce3c58048d0f2.jpg

 

標籤